- 侍中
- 官名。 秦侍中为丞相之"史"(属员), 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, 故名。 汉为上起列侯、 下至郎中的加官。 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, 担任皇帝侍从。 侍中任务很杂, 须分掌乘舆服物(包抱"虎子"即溺器在内)。 但此官因身居君侧, 常备顾问应对, 地位渐趋贵重。 武帝因侍中马何罗谋行刺, 始令侍中出居宫外。 王莽执政时复入, 东汉章帝时复出外。 秦、 汉侍中员额无定。 魏、 晋定为四人, 加官者不在限额内。 职责与秦、 汉侍中不同, 虽仍在近侧, 而不任杂务, 与散骑常侍同备顾问应对, 拾遗补缺, 遂成为清要之官。 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, 梁、 陈相沿, 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。 北魏尤重其官。 隋称纳言, 唐复为侍中, 为门下省长官, 位正二品, 与尚书仆射、 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。 高宗曾改为左相。 武则天时曾改为纳言。 玄宗开元时曾改黄门监。 玄宗天宝时又改为左相, 肃宗至德时复原名。 甚少除授, 从太祖至神宗, 真拜侍中者仅五人, 无丰改制, 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宰相, 行侍中之职。 后遂无此官。
* * *官名。 秦侍中為丞相之"史"(屬員), 以往來殿內東廂奏事, 故名。 漢為上起列侯、 下至郎中的加官。 加此官者可出入宮廷, 擔任皇帝侍從。 侍中任務很雜, 須分掌乘輿服物(包抱"虎子"即溺器在內)。 但此官因身居君側, 常備顧問應對, 地位漸趨貴重。 武帝因侍中馬何羅謀行刺, 始令侍中出居宮外。 王莽執政時複入, 東漢章帝時複出外。 秦、 漢侍中員額無定。 魏、 晉定為四人, 加官者不在限額內。 職責與秦、 漢侍中不同, 雖仍在近側, 而不任雜務, 與散騎常侍同備顧問應對, 拾遺補缺, 遂成為清要之官。 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機要, 梁、 陳相沿, 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。 北魏尤重其官。 隋稱納言, 唐複為侍中, 為門下省長官, 位正二品, 與尚書僕射、 中書令同居宰相之職。 高宗曾改為左相。 武則天時曾改為納言。 玄宗開元時曾改黃門監。 玄宗天寶時又改為左相, 肅宗至德時復原名。 甚少除授, 從太祖至神宗, 真拜侍中者僅五人, 無豐改制, 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宰相, 行侍中之職。 後遂無此官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